6月2日,山西萬榮縣華榮果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黃新建,接過中國
蘋果出口美國的第一份檢疫合格證書。一輛滿載
萬榮有機蘋果的集裝箱運輸車也從位于萬榮縣工業園區的公司總部出發去港口,海運美國。
這是中國蘋果輸往美國的第一單。
美國是全球檢驗檢疫標準最嚴格的國家之一,長期以來一直禁止進口中國蘋果。中國從1998年就開始提出蘋果輸美的申請。但是歷時17年后,才得以獲準進入美國市場。
“以此為標志,萬榮蘋果將代表中國蘋果首次進入美國市場。”見證首發式的國家質檢總局動植物檢疫監管司副司長陳茂盛說,“美國市場是世界蘋果市場風向標,也是質量標桿。正因如此,中國蘋果首次出口美國,意義重大。”
這一新聞,被央視新聞聯播播報后,以銷售萬榮蘋果為主的萬榮本地電商“蘋果震”迅速接到了好幾個網上訂單。客戶吃后,亦對萬榮蘋果贊賞有加。
6月中旬,記者一行前往萬榮,探尋一個優質蘋果的成長之旅。
區位優越,地處世界優質蘋果生產帶
萬榮蘋果,作為中國蘋果的優秀代表,在率先登陸美國之前,已經銷往澳大利亞、阿聯酋等30個國家。
代表中國蘋果率先進入美國市場,看似偶然,實則必然,其背后是一流的品質。
“俺們這果子,在其他地方都種不出來!”萬榮縣果業局副局長閆文玉驕傲地告訴記者。“茶有茶道,果有果道。一個萬榮的蘋果,一切六瓣,你慢慢品味,感覺可好了。吃一瓣清脆爽口,吃兩瓣甘甜醇美,吃三瓣齒頰留香,吃四瓣沁人心脾,吃五瓣通體舒泰,吃六瓣余味悠長。”
據介紹,萬榮縣蘋果產區海拔600-800米,屬黃土高原,日照長,溫差大,加上
土壤中礦物質含量特別豐富,是世界上優質蘋果生產最適宜栽培帶中的最佳生態區。
“我們有獨特的地理和氣候條件,農民又下功夫,所以生產出來的蘋果色澤好、個頭大、味道香。”萬榮縣王顯鄉范家村支部書記范世鎖對記者說,他種了26年蘋果。
在萬榮,記者見到,許多蘋果上都貼著萬榮蘋果地理標志證明商標。
“果業富農”:政府幫助果農闖市場
“萬榮是一個傳統農業大縣、果業大縣,是遠近聞名的"中國蘋果20強縣"。”萬榮縣縣委書記李堯林介紹說。“在萬榮,果業是萬榮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發展的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
一組數字能夠表明蘋果產業在萬榮的分量。
這里有10萬農戶,其中8萬是果農;這里有102萬畝耕地,其中50萬畝
種植果樹。2014年,該縣蘋果總產量7.66億公斤,總產值19.4億元,果業人均純收入4318元,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60%以上,第一產業增加值占到地區生產總值的30%以上。
“我們村幾乎家家戶戶都種蘋果。一畝蘋果地產五千斤到八千斤,一年下來每戶收入十萬元也很正常。”南張鄉閆村村民李大爺告訴記者。在另一些村莊,村民們甚至說,村里靠種蘋果年收入二三十萬的人家也很多。
過去,萬榮是糧棉大縣。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起,縣委、縣政府就開始鼓勵農民調整產業結構,發展蘋果種植,以發揮地處世界優質蘋果生產帶的比較優勢,從而帶動農民增收。
萬榮蘋果興起之初,果農看重的是蘋果的產出量,但是逐漸從不愁賣,到賣不上價,賣不出,在市場的倒逼之下,逐漸走上了提升品質的道路,萬榮蘋果隨即蜚聲海內。
當然,這與當地政府“以提升蘋果質量,提升果品效益,狠抓蘋果標準化園區建設”的“果業富農”戰略是分不開的。縣里專門成立了果業發展中心,促進全縣果業發展,對農民提供
技術支持。
萬榮縣果業中心主任任大偉說:“我們通過實施六大戰略,提升果品效益;完善基礎設施,打造發展平臺;把握市場脈搏,突出特色果品;發揮區域優勢,做精蘋果產業;傾注全縣之力,整合優勢資源,找到了一條農業和農村經濟轉型跨越的最佳著力點和突破口。”
2011年前后,萬榮縣已開始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探索。在全縣蘋果種植全部達到無公害標準后,啟動實施了“國家
有機農產品認證示范縣”、“有機農業基地縣”和“出口蘋果質量安全示范區”建設,總結出了適合萬榮實際的有機蘋果生產管理技術規程。這為更多更好的萬榮蘋果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做好了鋪墊。
二減一等于三,高素質的果農生產高品質的蘋果
拉開行距,拉長株距—果樹棵數從2800多棵銳減到1000多棵,實施大間伐后的萬榮縣王顯鄉范家村的老果園重新煥發了活力。
“兩棵樹我就砍了一棵,你會覺得"二減一等于一"吧。但是在我的果園里這個邏輯就錯了。正確的是"二減一等于三"。看上去果樹數量是減少了,但相當于一棵果樹有了兩倍的發展空間和營養,果樹產量會提高,蘋果的品質也會提高。”該果園園主范世鎖告訴記者。
他帶著記者參觀,這個專種紅富士的果園有200多畝,是從20多戶果農手中流轉過來的。過去果樹的間距較窄,果樹好像在掰手腕,爭奪著擁擠空間的那一縷縷陽光,范世鎖隔一行伐一行,如今果樹好像在相互招手,已經有足夠的空間讓他們伸展手臂,觸摸陽光。果樹在地下的根,同樣也有了舒展的空間。
“你看,這老果園已經超負荷生產了30年,快報廢了。經過間伐休整后,又恢復了青春。你看這樹皮,又轉了過來,就像白頭發又變成了黑頭發。縣里正在推進對老果園的間伐改造,我這里是個試點,就是要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干。”范世鎖說。
果樹之間,掛著許多黃色的板子,上面粘著許多蟲子。
“這是干什么的?”記者好奇地問。
“我們用的是生物肥,也很少打農藥。這是粘蟲子的板子。為了保護果實免受蟲害,促進果實發育,我們在果子還很小的時候,就先套膜袋后套紙袋,用這種"雙套袋"技術。這也避免了農藥對果實的污染。老外們非常看重這一點。你見過一個一斤的蘋果嗎?”范世鎖問記者。
看到記者驚訝的表情,他自豪地說:“我們的果園里就有這樣的蘋果,基本上一個半到兩個果子就是一斤。我這園子就是出口美國的基地,老外來考察過。”
范世鎖打開機關,果樹頭頂上的噴淋管灑下霧一樣的深井水,“我去過很多果園,國際上管理水平最高的果園也差不多就是這樣。現在,一個人就可以給200畝果園施肥澆水,過去是不敢想象的。”
“二減一等于三”,這是萬榮果農的智慧,也是萬榮蘋果由粗放型向集約型、由規模數量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的縮影。
在萬榮采訪,記者深刻地感覺到,這里能夠生產出高品質的水果,一個很關鍵的因素就是這里有一大批高素質的果農。萬榮的果業科技指導團已經成立十幾年了,每年義務為果農服務三百余次。加之萬榮本來就是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的所在,所以這里的果農專研果樹栽培技術的氛圍濃厚……
龍頭+基地,高品質的產品打開國外市場
沒有高水準的銷售龍頭,萬榮蘋果再好,也難以進軍國外高端市場。
“全國僅有四臺無損測糖探傷電腦選果生產線,我縣的華榮果業有限公司就有其中的一條。他們的蘋果選自蘋果出口基地,必須符合嚴格的生產標準,同時還要對果品實行自動分級、分類包裝和品牌化銷售。”閆文玉告訴記者。“看到萬榮蘋果這么"蹀活(當地方言,厲害的意思)",不少投資者都紛紛在"萬榮蘋果"上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