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出:要因地制宜發展現代養殖業、林果業、園藝業,發展一村一品、多村一品、一鄉一業、一縣一業優勢主導產業。
一、充分肯定一村一品發展的突出成效
一村一品在我國發展已有近20年,具有廣泛的適應性和旺盛的生命力,已越來越多地被廣大農民群眾認識和選擇。
(一)強村富民效果顯著,發展一村一品已成為活躍區域經濟、帶動農民就業致富的重要途徑
許多地方立足本地資源,綜合考慮區位優勢、產業基礎和市場條件等因素,優先發展具有競爭力的主導產業和特色產品,大力培育專業村鎮,既壯大了農村集體經濟,更拓寬了農民就業增收渠道,成為農業農村經濟發展中新的亮點。
(二)主導產業不斷集聚,發展一村一品已成為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優化區域布局的重要抓手
許多地方根據特色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積極引導專業村鎮發展規模化、專業化、標準化生產基地,并輻射帶動周邊區域,提高了優勢特色產業集聚水平,呈現出多村一品、一鄉一品、一縣一業的發展格局,優化了農業結構和區域布局。
(三)品牌效益日益顯現,發展一村一品已成為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打造特色品牌農業的重要措施
許多地方以質量安全管理和品牌建設帶動一村一品發展,積極開展商標注冊和“三品一標”認證,建立質量追溯體系,培育知名品牌,不僅有效保障了農產品質量安全,更讓特色產品如虎添翼,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得到了有力提升。
(四)組織模式日漸豐富,發展一村一品已成為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創新農業經營體制的重要載體
各地經驗證明,專業村鎮是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基礎平臺,一村一品的發展催生了新型經營主體的發育,新型主體的發展壯大又促進了一村一品加快發展。
(五)激發農村內生動力,發展一村一品已成為培養新型職業農民、提高農民自我發展能力的重要平臺
通過發展一村一品,有效激發了農民的創業熱情,讓農民更好地認識了當地資源優勢和發展潛能,使農民在開發特色產品過程中,學到了先進的種養技能、加工技術和營銷技巧,造就了一大批新型職業農民。可以講,發展一村一品是我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在農村的生動體現。
六)農業功能逐步拓展,發展一村一品已成為延伸產業鏈條、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的重要基礎
隨著一村一品的發展,有的村鎮主導產業逐漸壯大,有效帶動了自身及周邊農產品加工、儲藏、包裝、運輸等相關產業發展,延長了產業鏈、價值鏈;有的村鎮充分發掘農業的休閑觀光、文化傳承、生態保護等功能,積極發展鄉村旅游、民俗文化產業、生態特色農業;還有的村鎮順應市場銷售模式的改變,積極發展電子商務、網絡營銷等新興業態,有力促進了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
二、準確把握一村一品發展面臨的新形勢和新要求
隨著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農業發展的內外環境也正在發生深刻變化,迫切需要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全面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在新的形勢下,發展一村一品,要有新思路,明確新要求。
(一)要更新發展理念
新常態下,農業發展要由拼資源、拼投入的粗放式增長向集約、高效、環保、安全的可持續發展道路轉變;農業結構要由單一生產向市場需求和健全產業鏈的方向轉變。
(二)要抓住發展機遇
一村一品最大特點就是特和優,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新形勢下,發展一村一品要立足資源稟賦,根據消費需求,找準市場定位,變“生產導向”為“消費導向”,積極發展特而專、新而奇、精而美的產品,豐實“米袋子”“菜籃子”“果盤子”“茶罐子”“奶瓶子”,適應城鄉居民不斷升級的消費需求。
(三)要加快發展進程
要通過發展一村一品,加快產業幫扶,引導貧困地區發掘優勢資源,實行整村推進、整體開發,一村帶多村、多村連成片,培育壯大特色主導產業,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產業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早日走上脫貧致富道路,同步進入全面小康。
三、強化政策措施,深入推進一村一品發展
推進一村一品是發展現代農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基礎性工程。力爭到“十三五”期末,使更多的村鎮主導產業更加突出、品牌優勢更加明顯、農村經濟更具活力、農民生活更加富裕。為實現這一目標,要努力做到“五個加強”。
(一)加強組織領導,夯實發展基礎要把發展一村一品納入“十三五”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大局中去謀劃,建立健全一村一品工作推進和協調機制,形成工作合力,確保工作順利推進。
(二)加強政策扶持,優化發展環境要積極爭取資金和項目支持,加大對一村一品的支持力度。對一村一品產品的品牌創建和認證應簡化手續、減免費用。
(三)加強市場引領,提升發展水平支持一村一品專業村發展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壯大農村經紀人隊伍,組織農民發展規模化標準化生產。
(四)加強宣傳推介,營造發展氛圍努力打造一批具有較強影響力的專業村鎮和特色農產品知名品牌。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和交易會、推介會等形式,展示展銷一村一品發展成果,努力提高一村一品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繼續營造社會各界關心一村一品發展、支持一村一品發展的良好氛圍。
(五)加強智力支撐,增強發展后勁充分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進一步激發農民的自強自立和創新意識,培養農民團結協作精神,調動農民發展生產的積極性和創造性。